直线的点斜式方程
课 题:直线的点斜式方程
教材分析
教材内容,《直线的点斜式方程》选自苏教版数学必修二,其主要内容是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。在本节课的学习中,学生们将迈出探究解析几何学知识的第一步,在“数”和“形”之间建立联系。这为后续学习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等内容,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。
学情分析:
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直观感知能力,也具备一次函数和直线的斜率等知识储备,但还没有尝试过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,同时分析论证的能力有待提高,因此在概念的推导过程中可能会比较困难。
教学要求:
明白直线可以由直线线上的一点坐标与斜率确定,会由直线的一点坐标与斜率求直线的
方程,会根据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求直线的截距。
教学重点:
直线点斜式方程的理解与求解,由点斜式方程求直线的截距。
教学难点:
直线点斜式方程的理解与求解。
教学过程:
(一)、复习准备:
1.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有何关系?什么样的直线没有斜率?
2. 提问:两条不重合的直线,斜率都存在. 它们的斜率有何关系.如何用直线的斜率判定两直线垂直?
(二)、讲授新课:
直线点斜式方程的教学:
① 已知直线上一点与这条直线的斜率,设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,则有:
⑴
探究: 两点可以确定一直线,那么知道直线上一点的坐标与直线的斜率能不能确定一直线呢? 满足方程⑴的所有点是否都在直线 上?
点斜式方程:方程⑴:称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.简称点斜式.
① 讨论: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否表示平面上的所有直线?(引导学生从斜率的角度去考虑)
结论:不能表示垂直于轴的直线.
② 斜截式方程:
由点斜式方程可知,若直线过点且斜率为,则直线的方程为:
方程称为直线的斜截式方程.简称斜截式.其中为直线在轴上的截距.
③ 能否用斜截式表示平面内的所有直线? 斜截式与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表达式比较你会得出什么结论.( 截距就是函数图象与轴交点的纵坐标)
④ 教学例题:
⒈直线经过点,且倾斜角为,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并画出直线图象.
⒉求下列直线的斜截式方程:⑴斜率为3,在轴上的截距为1:⑵斜率为,在轴上的截距为5;
⒊把直线的方程化成,求出直线的斜率和在y轴上的截距,并画图.
(三)练习与提高:
1. 已知直线经过点,斜率为,求直线的点斜式和斜截式.
2. 方程表示过点、斜率是、倾斜角是、在y轴上的截距是的直线。
3. 已知直线的方程为,求过点且垂直于的直线方程.
(四)小结: 点斜式. 斜截式. 截距
(五)作业, 3. 5题.
教学反思:
(一)初步培养了学生平面解析几何的思想和一般方法。
在初中,学生熟知一次函数y=kx+b(也可以看成是二次方程)的图象是一条直线,但反过来任意画一条,要同学们写出方程表达式,学生刚开始会无从下手,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。随着教学的展开,让学生逐步形成平面解析几何的方法,如建立坐标啊,设点啊,建立关系式啊,得出方程啊等等,初步培养学生的平面解析几何思维,为后面学习圆、椭圆和相关圆锥曲线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(二)在教学中贯彻“精讲多练”的教学改革探索。
我们都知道,要想让学生学有所得,最好的办法就是精讲多练,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。因此在教学中,我们通常是由练习引入,简单讲讲,一例一练,配以一定的巩固提高题,最后还有配套作业,做到每个内容经过三轮的练习,让学生能够很容易的掌握。
(三)注意数形结合的教学。
解析几何的特点就是数形结合,而数形结合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,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之一,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这种数学思想的教学。每一种直线方程的讲解都进行画图演示,让学生对每一种直线方程所需的条件根深蒂固,如点斜式一定要点和斜率。
(四)注重直线方程的承前启后的作用。
教材承接了初中函数的图像之后,并作为研究曲线(圆、圆锥曲线)之前,以之来介绍平面解析几何的思想和一般方法,可见本节内容所处的重要地位,学好直线对以后的学习尤为重要。事实上,教材在研究了直线的方程和讨论了直线的几何性质后,紧接着就以直线方程为基础,进一步讨论曲线与方程的一般概念。https://math.sqnu.edu.cn/sfrz/z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