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元主题:数列
|
课程教师:
|
单元时长:14课时
|
年级班级:高二
|
第一阶段单元目标—学生将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结果?
|
三大维度:自我维度
|
六大领域:我如何表达自己
|
核心概念:
跨学科概念:形式、变化、联系。
学科概念:顺序、规则、数列、等差数列、等比数列
|
探究问题:
事实性问题:
1.什么是数列?数列如何表示?(形式)
2.数列中各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?数列的项数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?(形式)
3.什么是等差数列?什么是等比数列,它们如何表示?(形式)
4.如何求数列的前n项和?如何求等差数列、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?(形式)
概念性问题:
1.数列与函数之间有什么联系?(联系)
3.数列是怎么运作的?(变化)
|
大观念:世界的运转蕴藏着数学规则。艺术品是数学的表现形式,数学可以为创造艺术品建立模型。
|
新知识:
1.通过破解数字迷宫与艺术品鉴赏理解数列、等差数列、等比数列的概念以及表示方法,理解其是一种特殊函数;
2.在“数列IP”艺术品创作过程中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、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,理解其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的关系;
3.在“数列日”布展过程中使用数列的概念和性质。
|
新能力:
一般能力:
1.合作交往能力:合作分工,协作交往,共同为“数列日”布展,根据不同任务和角色的需要做出规划安排并有步骤实施;
2.批判性思维能力:理解数列,了解不同的数列类型,表达自己在艺术品中寻找到的顺序与规则,有说服力的阐明立场;对于自己寻找的规律和数列本身呈现出的规则,可以识别、归纳并阐明。
3.创造性思维能力:寻找数列模式、相似性和差异性,能够发现不同情境下规则之间的关联,识别数列特征并将归纳得到的规则运用到艺术品创作、“数列日”布展过程中。
具体能力:
1.探索并掌握数列、等差数列、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,能够运用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熟练进行计算;
2.能在艺术品中抽象出具有递推规律事物的数学关系,建立等差数列、等比数列等简单数列模型。
|
第二阶段评价证据—哪些证据表明学生达到既定学习结果?
|
真
实
表
现
性
任
务
|
Goal 目标
|
Role角色
|
Audience
受众
|
Situation
情境
|
Product
作品
|
综合运用主题单元所学知识技能以及观念,用数列的研究方法发现和表达艺术之美
|
“数列日”艺术展布展者
|
“数列日”艺术展参观者
|
高二年级为迎接期盼已久的“数列日”,各班级准备布置“数列日”展出。你做为“数列日”的布展者,学校邀请你为“数列日”布展。
|
1. 名画鉴赏
2. 绘画作品
3. 剪纸作品
4. 音乐作品
|
表
现
性
任
务
量
规
|
维度
/水平
|
超出成功标准
|
达到成功标准
|
接近成功标准
|
维度1:
|
正确使用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(列表、图象、通项公式)表达艺术品中的某一类规则。
|
正确使用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(列表、图象、通项公式)表达艺术品中的某一个规则。
|
未完成合格标准中的三项。
|
维度2:
|
正确使用数列前n项和表达艺术品中的某一类规则。
|
正确使用数列前n项和表达艺术品中的某一个规则。
|
未完成合格标准,或表达不正确。
|
维度3:
|
合理使用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关系表达艺术品中的某一类规则。
|
合理使用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关系表达艺术品中的某一个规则。
|
未完成合格标准,或表达不正确。
|
维度4:
|
正确分析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,能利用这个关系做出对艺术家创作思路的作出合理猜想。
|
正确分析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,能利用这个关系做出对艺术家创作思路的一个合理猜想。
|
未完成合格标准,没有建立等差数列和函数的联系,或猜想没有用到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、或表达不确。
|
维度5:
|
正确分析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,能利用这个关系做出对艺术家创作思路的一类合理猜想。
|
能够运用数列的规律创作一个标志或创建一个数字谜题。
|
未完成合格标准,没有建立等差数列和函数的联系,或猜想没有用到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、或表达不确。
|
维度6:
|
能够发现一个艺术品中的数列关系,并准确的表达。
|
能够发现一个标志或数字谜题中的数列关系,并准确的表达
|
未完成合格标准。
|
维度7:
|
能够运用数列的规律创作一个艺术品。
|
能够运用数列的规律创作一个艺术品标志。
|
未完成合格标准。
|
其他评价证据
|
|
结构化子任务
|
子任务名称
|
子概念
|
子观念
|
时长
|
子任务一
|
破解数字迷宫。
|
跨学科概念:形式;
学科概念:顺序、规则。
|
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则决定数列的形式与结构。
|
3课时
|
子任务二
|
用“数列之眼”鉴赏艺术品。
|
跨学科概念:联系、审美,创造;
学科概念:数学规律。
|
艺术品蕴藏着数学规律,感性之美可以用数列规律表达,数学规则有助于创造生活之美。
|
8课时
|
子任务三
|
创作“数列IP”作品。
|
3课时
|
第三阶段学习经验—哪些探究任务能够使学生达成预期学习结果?
|
第四阶段探究实施—学生哪些学习经验表明达到既定学习结果?
|
(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,随时记录表明学生达成既定学习结果的行为表现)
|
第五阶段单元反思—哪些问题或事件值得记录并改进?
|
|